公元1200年,毛利人已分布在北岛和南岛的许多地方。他们从丰富的自然资源中获取食物并有着简单的贸易行为,所谓的“毛利文化”便日渐形成,并在口耳相传的文化之下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下来。

  公元1642年,第一个欧洲航海家来到这里,当时大多数的毛利人还生活在北岛的温暖地带。荷兰人阿贝尔•特斯曼在这一年靠岸停泊,为这土地命名为Staten Landt,即为后来的新西兰。

  1769年,英国詹姆斯库克(James Cook)船长到达这个绿意盎然的岛屿,沿着海航行,并且与毛利人展开贸易活动,宣称英国对这块土地拥有主权,当时,毛利人在此已居住超过一千年以上了。然而在毛利人的思想中,并没有所谓的『土地所有权』,更无法认同欧洲人想要瓜分土地一事。为了平息冲突,英国政府与毛利酋长于1840年签署『怀唐基条约』(Treaty Of Waitangi) 。

  在进入二十世纪时,新西兰的毛利人减到四万人左右,此时欧洲学者甚至认为,毛利人有可能像澳洲塔斯马尼亚的原住民一样,从此消失在历史之中。

  在欧裔执政者的怀柔政策下,现在毛利人约占新西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五,罗托鲁瓦(Rotorua)是毛利人大规模集中的最大城,毛利社区及双语学校林立,还有毛利电视节目。

  若想进一步了解新西兰的毛利文化,请至 Te Puni Kokiri (the Ministry of Maori Development)。

Jack Liu [转载来源:新西兰移民局]